html模版小米做芯片戳中產業“缺芯”痛點
國內知名互聯網手機廠商小米近日正式發佈瞭定位中高端的自主研發芯片 澎湃S1 ,由此,小米成為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全球范圍內同時生產芯片和手機的第四傢終端廠商。澎湃S1芯片采用八核架構、28nm工藝,性能相當於驍龍808或驍龍625,定位中高端和室電動床價格,已經順利量產,並搭載於小米新款旗艦手機小米5c上。

長期以來,作為一傢互聯網手機廠商,小米一直深切感受著手機 缺芯 之痛。早在2014年,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遭遇專利侵權而被部分禁售,幸好小米與高通有芯片合作關系,依靠高通的 核保護傘 ,小米的其他產品才得以繼續銷售。由此小米萌發瞭自主開發手機芯片的決心。小米公司董事長、創始人兼CEO雷軍表示,處理器芯片是手機行業技術的制高點,是金字塔尖的科技,如果想在這個行業裡成為一傢偉大的公司,還是要在核心技術上有自主權,才能走得遠。

與三星、蘋果完全自研芯片的模式相比,小米選擇的是與聯芯科技合作研發。2014年10月,小米與聯芯科技合資成立松果電子,其中小米持股51%,聯芯科技持股49%。聯芯科技將其開發並擁有的SDR1860平臺技術以1.0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許可授權給松果電子有限公司。此次發佈的澎湃S1就來源於SDR1860平臺,小米通過控股合資公司實現瞭芯片的自主研發。

類似小米這樣缺乏芯片自主權的智能手機企業,在國內比比皆是。小米做手機芯片其實凸顯瞭國內整個手機產業的 缺芯 之痛。小米憑借互聯網營銷模式,一度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居銷量排名首位。然而,即便在巔峰時期,小米手機也沒有實現盈利。那賣出幾千萬部手機的利潤都去哪兒瞭?根源就在於,國內手機企業幾乎所有芯片都依靠進口。有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進口芯片總金額高達2270億美元,連續4年芯片進口額超過2000億美元,列進口商品金額第一位,大約為進口石油金額的兩倍。目前,國內芯片需求量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而國內芯片生產能力僅占全球的6%~7%,供需缺口極大,且國內生產的芯片大多為中低端產品,遠遠滿足不瞭市場需求。在芯片領域,存在明顯的有效供給不足問題。因此,盡管我國企業在全球前十大智能手機廠商中占據瞭很多席位,但就是由於高附加值的芯片依賴進口,這部分利潤全都拱手送給瞭國外廠商,導致國內手機企業從利潤水平來看,與蘋果、三星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有統計數據顯示,蘋果和三星兩傢企業占據全球手機市場總利潤的比例超過100%。換句話說,別看國內企業在全球排名上挺電動按摩調整床風光,其實利潤很寒酸。多數情況下處於 賠本賺吆喝 和 為他人作嫁衣裳 的窘境。就連近年來表現出色、排名已經進入全球前三的華為手機,其利潤情況也受到華為總裁任正非的批評。盡管華為研發的海思芯片已經規模應用到許多款華為手機中,但更大量的芯片,還是依靠進口。華為尚且如此,別的企業就更不堪瞭。近幾年來,國內手機市場前幾大廠商的排名不斷變化,從 中華酷聯 到 華奇小魅 再到 Ov華米 ,競爭格局不斷演變,但有一點始終沒有改變:產業所需的芯片還是依賴進口。整個產業的命脈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 缺芯 之痛還是痛徹心扉。

小米做芯片應該是被逼無奈,也是產業進行技術升級的必然趨勢。中國的手機產業要想長久參與全球競爭並逐漸改變 叫好不叫座 的狀況,最終出路仍然老人電動床評價是自主研發。突破關鍵的核心技術,尤其是突破中高端芯片的核心技術尤為重要。當然,做芯片不僅需要大量的投資,而且需要 耐得住寂寞 ,我們和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是一兩年內就能夠抹平的。靠市場換技術、靠花錢去購買的路都走不通,而國內企業強強聯合是很好的出路和捷徑。小米與聯芯科技的結合,形成瞭有效的手機產業鏈條,也開創瞭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這種嘗試值得人們關註和肯定。

台北電動床源:人民郵電報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C114中國通信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德國電動床F459562A531A953D
arrow
arrow

    fjo334g7g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